心理健康

如何从心理上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要特别注意不能松懈思想、麻痹大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基本的心理准备。”5月15日下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首先,调整心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里提出了5个方面20条措施,其中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具体行为提出的要求,比如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个人做出的改变,也是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所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

其次,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的举措会根据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不断恢复,公众的关注点在转移,对于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和信息,关注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应当对疫情防控的举措保持一定的关注。这种关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产生麻痹或者松懈的思想。

最后,如果身边出现了散发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疫情暴发初期,其发展速度快,公众对病毒的了解不深,医疗资源也不够充足,所以应对艰难。但经过了前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各级政府和个人都积累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经验,也有了应对疫情的心理准备。如果过度恐慌,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公众要对此有理性的认识,如果出现散发疫情等类似情况,还是要按照国家和地方防控举措的要求,积极做好配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科学应对。

设计维护:永城职业学院网络中心 通讯地址:永城市东城区学府路002号   邮编:4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