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失眠”这个话题。
对于失眠的定义,黄席珍教授指出:“失眠最主要的症状是睡眠不足,伴有许多不适症状及精神表现,如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终日警惕、胆怯恐惧、急躁易怒、胸肋胀满、恶心口苦、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与学习效率下降等。”
一般来说,失眠就是到了睡觉时间,自己也很想睡觉,但躺在床上又很难入睡(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者即为很难入睡),即使勉强入睡,也容易惊醒或反复憋醒,几乎每次醒来的时间超过30分钟,也就是说不能维持良好的睡眠,其质和量都不令人满意。
如果有以上表现,而且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觉得身体疲乏、头脑不清醒、头疼、头晕等,并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在临床上可以诊断为失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眠症状以及失眠时间。
根据不同的症状,失眠可分为三种类型:
1.难以入眠型,又称起始失眠。
2.不能持续沉睡型,又称间断性失眠
3.早醒型,又称终点失眠。
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短暂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少于一星期。
2.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星期与一个月之间。
3.慢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
除以上各种失眠类型外,还有生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病理性失眠、药物性失眠等。
“失眠”简单来说是睡得不好。人的睡眠过程可分三阶段,即入睡期、熟睡期和做梦期。如果失眠,便要先弄清是哪一个状态出了毛病,从而作适当的处理。
大多数失眠都发生在入睡期,即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人失眠时都会求助于安眠药,安眠药可以令人入睡,但经常服用却产生反效果。一旦停止服用,晚上便频频做梦,从前给压抑的梦都一一呈现,睡的并不安宁。
其实,由清醒至入睡该是一个自然和放松的过程,保持心境平静便容易入睡,心乱如麻则难以入睡。从心理学的角度,有几个因素:
(一)压力:如日间紧张,夜里便失眠。我们的警觉性一高,便难于入睡。
(二)思想太活跃:要是我们不断左思右想,因为脑筋活动愈频密,警觉性便提高,便难以入睡。
(三)强迫入睡造成忧郁:如在睡前不断想着:“我一定要睡,不能不睡!”这想法增加了自己的忧虑,心情愈是紧张,愈难成眠。
(四)不良睡眠习惯:有些人喜欢喝咖啡、茶或酒等刺激品,这样会提高了警觉性,不易入睡。
生理因素影响熟睡,影响入睡的主要是心理因素,而生理因素则决定能否熟睡。如常常夜半醒来,可能是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呼吸不顺便自然容易醒。胃溃疡问题,可于半夜发作。而有骨痛、背痛的,若睡时压着患处,也是难以熟睡患有失眠的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文章说,一些眼睛疾病可能触发严重睡眠紊乱。所以长期失眠应尽快就医,作详细的检查,对症下药,不要随便胡乱吃药,不要随便胡吃安眠药。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北京协和医院的李舜伟教授将其归纳为五大类:身体、生理、心理、精神疾病、药物。
因身体因素造成的失眠。失眠的身体疾病有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等。
因生理造成的失眠。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有的人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过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压力,容易引起失眠。
人难免有睡不好的时候,但有的人对这种暂时性的睡不好及其对身体的影响过于担心,一想到睡觉,就会条件反射地恐惧,老想着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难入睡。这样就会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很可能演变成慢性失眠。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谈了什么是失眠及导致失眠的原因,下一期我们继续向大家介绍怎样摆脱失眠的困扰,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同学们,谢谢您的收听,下期我们再见。